2019年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研究员领衔完成的成果“纳米材料蛋白冠的化学生物学特性及其机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实现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成立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奖零的突破。
“纳米材料蛋白冠的化学生物学特性及其机制”项目研究团队。
项目参与人包括刘颖研究员、谷战军研究员、吴晓春研究员和赵宇亮院士等。
无论通过何种途径进入体内,纳米材料或纳米药物由于巨大的比表面积,其表面会大量吸附生物体中的蛋白分子,形成纳米蛋白冠。纳米材料表面发生的这类“生物转化”,直接影响到其化学生物学性质、药理学、毒理学过程及其药物靶向、药物输运等生物医学功能。本项目团队在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围绕典型纳米材料“纳米蛋白冠”的形成机制、结构性质、化学生物学行为以及潜在的医学应用等关键瓶颈问题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发现了纳米蛋白冠的解毒效应与隐身效应,揭示了蛋白冠共同参与纳米材料/药物的体内输运和代谢等化学生物学过程。
“纳米材料蛋白冠的化学生物学特性及其机制”项目团队开拓并发展了纳米尺度物质与蛋白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提出了碳纳米材料与金属纳米材料“纳米蛋白冠”的形成机制,被国际同行评价为卓越的研究范例,入选分析化学大百科全书;揭示蛋白冠影响纳米材料生物学特性的重要规律,被国际同行评价为令人振奋的里程碑;建立了降低血液蛋白对纳米材料调理作用的方法,据此提出了增强其诊疗一体化功能的新策略,为药物输运和代谢的可控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被国际同行评价为开创性工作;同时创制和发布了不同形貌和表面化学性质的金纳米材料国家标准物质/标准样品14项以及基本物理化学性质表征方法的国家标准7项,为相关纳米材料的工业和医学应用奠定了国际先进的科学和物质基础。
项目第一完成人陈春英研究员长期研究纳米尺度物质的化学生物学性质及其医学应用的研究,为该领域跻身国际前列做出了重要贡献。因对纳米材料的化学生物学效应研究的贡献,于2017年获中科院十大杰出妇女,2014年获中国十大青年女科学家奖,2011年荣获“中国标准化杰出人物—创新人物”奖。发表论文200余篇,成果引用超过2万次,多次入选全球高引用科学家,被Nature Nanotechnology认为该领域的引领科学家。作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专项首席科学家,承担了多项科技部、基金委与欧盟国际合作项目,担任亚洲毒理学联合会秘书长,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纳米材料化学生物学效应研究领域的发展。
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国务院设立了五项国家科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该奖项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2018年评选出的奖项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共38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7项。